1.一種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獲取菌種
以及將獲取的菌種接種到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獲得纖維素酶,在纖維素酶
發酵過程中,在發酵開始后的前36~48h為菌種的菌體快速生長期,在開始
發酵后的36~48h直至發酵結束為菌種的菌體穩定期,根據菌體快速生長期
和菌體穩定期生長狀況的不同對發酵條件按照發酵時間進行分段調整:
在發酵開始后的前36~48h內發酵體系溫度為27~29℃,之后發酵體系
溫度調低為25~27℃,直至發酵結束;
在發酵開始后的前24~36h內發酵體系中溶氧為40~70%,之后發酵體系
中溶氧調低為20%~50%,直至發酵結束;
在發酵開始后的第18~48h和在發酵開始后的第72~132h兩個時間段內
向所述發酵體系內緩慢添加葡萄糖溶液,所述葡萄糖溶液添加流速為8~16
mL/min,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濃度為200~400g/L;
在纖維素酶發酵過程中的35~45h內發酵體系pH值調高為4.8~5.2,之
后發酵體系pH在35~45h到55~65h調低為4.3~4.7,之后,在纖維素酶發酵
過程的第55~65h直至發酵結束再將發酵體系的pH調高為4.8~5.2;
在纖維素酶發酵開始后24~132h內每隔6-12h添加纖維素一次,纖維素
添加方法為:
(1)將纖維素與水混合成濃度為150~300g/L的纖維素和水的混合液;
(2)按所述混合液與發酵體系的體積比為1∶15~1∶50向所述發酵體系中添
加所述混合液;
所述菌種為里氏木霉CCIC1305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
于,包括:
(1)獲取菌種:將所述菌種接種到種子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得種子培養液;
(2)將菌種的所述種子培養液按照體積比為1∶25~3∶50的比例接種到發酵
罐的發酵培養基中制成發酵體系,以纖維素為底物開始纖維素酶發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
于,在發酵開始后的前36~48h內發酵體系溫度為28℃,之后發酵體系溫度
調低為26℃,直至發酵結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
于,在發酵開始后的前24~36h內發酵體系中溶氧為50%,之后發酵體系中
溶氧調低為30%,直至發酵結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
在纖維素酶發酵過程中的35~45h內發酵體系pH值為5.0,之后發酵體系pH
在35~45h到55~65h調低為4.5,之后,在纖維素酶發酵過程的第55~65h
直至發酵結束再將發酵體系的pH調高為5.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其特征在
于,所述纖維素為微晶纖維素。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提高纖維素酶生產水平的發酵工藝,
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素酶發酵開始后的90~100h之后,每隔10~14h抽樣
檢測所述發酵體系的濾紙酶活一次,直至兩次抽樣檢測所述發酵體系的濾紙
酶活不再增加時結束所述纖維素酶發酵過程。
展開